不知道,你每次冥想之后,回不会评价自己的冥想。你会不会问自己,冥想的是否深沉入定,还是心神不宁。会不会说这是一次好或不好的冥想?
你是不是想知道,
我注意到,在漫长一天的工作或社交活动后,人们常感疲惫,需要许多时间来休整。这无可厚非。不过,我想聊聊是否可能在不使自己筋疲力尽的同时完成那些累人的事情。
我们姑且引入一个概念,Effortless Effort,”不费力的努力”。它有些类似于道家的 “无为”–成事的同时却无需精神或身体的过度紧张与用力。
人们谈论 “努力”时,通常指的是做事时投入大量的精力,并迅速耗尽自己的能量的状况。把”努力”等同于精神和肉体上的异常紧张,强行推进,全力以赴。
若谈及”放松”,人们则会认为其是”努力”的反面。在沙发上“躺平”,放松肌肉,无所事事。也有人,将”放松”视为”懒惰”。
“努力”和”放松”常被看作是截然相反的两件事。
那,边努力边放松的“不费力的努力”,会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两个孩子一直比较健康,所以打针吃药这事儿,除了必须的疫苗,在我家的孩子身上是很少发生的。
所以,我还是挺紧张,两个孩子去抽血验血,会有怎样的表现的。
每个人跑步的目的不同。但能长期坚持跑的人,无疑都有一份喜欢,一份快乐在里面。
但偶尔,跑者也会有情绪化,不开心的时候。负面情绪很正常,我们是人而不是神,难免会沮丧失落。但,重要的是,自己能认识到情绪的来源,并能进行调整。毕竟,开心的生活更值得过。
下面的两个例子中,两位跑者表达了针对跑步的负面情绪。
让我们来看一下可以怎么调整。
这篇文章的题目《冥想与逆腹式呼吸》于上一篇《冥想与腹式呼吸》有一字之差。
《冥想与腹式呼吸》一文贴出去后,收到的反馈问题之中有一个引起了我的兴趣。豆瓣网友 寻常自在人 提问,腹式呼吸有顺逆之分,是不同的人适合顺或者逆,还是通过练习顺逆都能掌握??
好问题!要不是这个问题,我根本就不知道腹式呼吸还有顺逆之分。
说不清自己是怎么来的动机,我在自己的博客上,添加了个页面:书影音。
书影音页面实现的功能,就是展示自己在豆瓣上记录的我曾经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听过的专辑。
其实这种记录,有什么意义呢?
尤其是,这些都已经记录在豆瓣上了。自己存一份儿,似乎有些画蛇添足。
万事开头难。跑步也一样。
但如果坚持跑上几天,很多人会在最初的艰难过去之后,跑步的时候体会到越跑越嗨的感觉。这个时候,你如果认为你终于说服了你的身体,不再抗拒你的跑步,或者你觉得自己的锻炼终于收到了效果,自己能跑得轻松了,那你可就犯了错误了。
这个时候,你应该停下来,越是感觉跑得嗨,越要停下来。
请看一个来自于豆瓣的网友的经历。
从我写《简单冥想》到现在,已经两个多月了。不知道有没有人按照它进行练习。
关于呼吸,《简单冥想》里写到:
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体验自己的呼吸。
自己呼吸时,最明显的感受在哪里?是腹部或胸部的起伏还是空气进出口鼻,还是其他的?找到它们,就把注意力放在那里,体会那起伏或者进出,也可以在二者之间游走。
不知道你呼吸时,起伏的是腹部呢,还是胸部呢?
我注意到,人们常常把生命中的时间过多的浪费在,把自我价值与自己的身体身体联系在一起。如果身体能让我们引以为豪,便自我感觉良好……但更多时候,我们却因为身体的某些不完美之处而自卑。关于这一点,无须多说。
我也常这样,并不能从中免疫,独善其身:身体的某些优点让我开心,而我一注意到身体的缺点,也会闷闷不乐。
有一天,我忽然领悟到,把自我价值认同到身体上,就与将其联系到咖啡杯上没什么分别:这都是把自我价值放到个体经验的载体上去。
身体只是生命的容器和载体。它与我们作为一个人的价值高低或好坏没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