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ge 精进

能不能一边玩儿手机一边喂奶?

2015-04-17
本文 4850 字,阅读全文约需 14 分钟

科技的发展,总会给人类带来新的问题。移动电话从诞生到现在经过了还不到50年,而智能电话的出现更是在我们眼前发生的事。我们的生活也因为这些新发明而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电话只是用作通话工具的年代,妈妈们还不是特别在意电话对孩子的影响。随着智能电话的普及,越要越多的人成了低头拇指族,空闲时间看手机已经成了许多人的不可克服的习惯。这时,一直存在于民间的手机对健康有害的言论和讨论,成为了每一个父母不得不面对不得不参与的话题。在很多父母的心里,自己的健康可以不管,孩子的健康则不能忽视。于是越来越多的妈妈发出疑问,“可不可以一边玩儿手机一边儿喂奶”呢?。作为奶爸,我是不能代替孩子的母亲进行胸喂的,然而回答点儿这样的问题,奶爸义不容辞。

19138-054.jpg)

*图片作者Paul Carter / WDIIP.co.uk

这个问题来自于我参与的一个亲子群中的一个妈妈。她通常是躺在床上喂自己的孩子吃奶,等孩子吃舒服了,至少也得需要半个小时以上。为了打发时间,她就会用这段时间那手机上上网,刷刷微信读读新闻看看视频。我相信,像这位妈妈一样在孩子身边玩手机,或者给孩子玩手机的人一定不是少数。做为母亲,出于自己的本能,妈妈们常会担心这会对孩子带来伤害,也自然而然的想知道手机对儿童发育有怎样的影响。

我就这个问题读了几篇科普文章,看了几篇学术论文,这里我就总结一下我所看到的信息。

手机辐射与健康

手机辐射与人类健康的研究,集中在手机使用和脑癌之间的关系上(癌啊,天!)。在这个问题上,目前人们大概可以分为两派,一派认为手机辐射对健康没有影响,一派认为手机使用提高患癌风险。下面我就这两派进行一下分析。

1. 手机辐射无害派

)

*图片来自纪录片Mobilize

我最先看到的是科学松鼠会的奥卡姆剃刀 在《科学画报》的2011年第9期上发表题的为《破解手机辐射危害健康的流言》的文章。文章引用瑞士热带与公共卫生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表在2011年7月那一期的《全国癌症研究所杂志》上的文章,认为手机对人类健康有伤害是谣言。文章还列举了其他多篇认为手机无害的科学论文作为论据,并且将“世界卫生组织下辖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手机辐射的致癌风险归为2B等级”轻描淡写,说“同属2B等级的还有咖啡和泡菜”,好像对手机辐射的担心是个笑话。文中称“手机辐射对人体健康没有危害已是国际学术界的主流观点”。文章的最后,作者认为“这么多证明手机辐射与脑瘤癌症病等疾病的发病率没有相关性的科学实验,足以令公众们相信,手机辐射对人身健康没有显著危害”。

还有其他一些类似观点的文章,以手机的辐射能量小(远小于微波炉冰箱)作为论据,以消除人们对手机辐射的恐惧。

奥卡姆剃刀 写的这篇文章让我松了一口气,然而却觉隐隐觉得有哪里不太对劲儿。仔细再读这篇文章,发现这文章写得有一个缺点:文中没有引用一篇支持手机使用与脑癌发病率有关的文章。文中确实提到对于机辐射对人体健康没有危害这个观点“也有个别专家持不同意见”。然而,这“个别专家”的有怎样的言论,又怎样的证据,文中一句也没提。相反,文中只列举了很多报告手机使用与癌症无关的论文,还把IARC将手机辐射列为“可能的致癌风险”这样的事实用一种“这其实没什么”的口气写出来,似乎在淡化手机辐射的可能的危害。在我看来,该文章对相反意见的有意回避让人不得不质疑其结论,也让人怀疑《破解手机辐射危害健康的流言》是一篇先有结论后找证据的文章。

至少,学术界对手机辐射是否危害健康还处于争论阶段的事实,文中没有提到。

2. 手机辐射高风险派

cell-phone-radiation)

事实上,手机辐射有害健康并非是来自于民间的谣言。手机辐射与癌症的关系目前正是一个研究热点。确实也有“个别专家”的研究支持癌症与手机辐射之间有关系的假说。

瑞典厄勒布鲁大学医院的Lennart Hardell 和 Michael Carlberg应该就是这“个别专家”中的代表。他们在2007年在 Occup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Medicine 上发表文章提出,与不用手机的人群相比,他们观察到的使用手机超过10年以上的人群罹患神经胶质瘤和听神经瘤的风险显著增加。在2009年,他们又领导了一项采用了整合分析(Meta-Analysis)方法进行的综述研究,汇聚了9个之前发表过的研究的数据进行重新分析,得出结论“20岁前开始使用手机者患神经胶质瘤的风险增加4倍”。同样一篇文章还得出数据,证明从青少年时期就开始使用手机的话,10年后人患听觉神经瘤的风险也会增加4倍。

巧合的是,在刚刚过去的三月份,国际学术期刊《Pathophysiology》(病理生理学杂志)正式刊发了这两位“个别专家”的又一篇探讨移动电话和无绳电话的使用和神经胶质瘤(英文名称glioma,脑癌的一种)患病风险之间的关系的新文章。在这篇论文中,两位作者汇总了两个研究项目的受试者进行了病例对照研究。研究对象包括有1498名病例和3530名与这些患者在年龄和性别上相匹配的正常人。研究者通过问卷的形式获取所有的研究对象的手机和无绳电话的使用习惯和其他一些相关信息。研究结果发现,使用手机或者无绳电话超过一年,患神经胶质瘤的的风险就会增加。在所有受试者当中,手机或者无线电话使用超过25年的人群患神经胶质瘤的风险增加率最高。

表1 手机使用与罹患神经胶质瘤的风险

手机使用 风险增加率
: : : :
手机使用 > 1 年 1.3倍
无绳电话使用 > 1年 1.4倍
手机使用 > 25年 3.0倍

另外,美国加州三藩市在2011年通过法案,要求所有的手机零售商必须其出售的手机上标明辐射量。虽然这个法案从头到尾都没有提到“癌”这个字,但这个法案的提出显然是基于民众对于手机辐射与癌症风险之间关系的认知而做出的。不出意料的,这个法案受到了来自于各大电信也巨头和手机巨头的攻伐

3. 应该担心手机辐射么?

综合上面的介绍,大概有这样几个事实我们应当了解。第一,目前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手机辐射与癌症有因果关系。这是目前学术界主流声音。换句话说,没有人能确认手机辐射是否致癌。事实上,癌症的成因对于人类来说还是一个不解之谜,害没有人确切的知道癌症的成因。第二,确实有研究表明使用手机的年头越多,罹患脑癌的风险越高。第三,手机辐射与癌症的关系的研究还在进行当中,并没有完结。而距离科学家就这个问题给出确切的答案,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要走。在这之前是小心行事还是任性逍遥,纯属个人选择。第四,手机技术不停的向前发展,无论目前的结论表明手机有害还是无害,这些结论针对的手机都不是我们目前正在使用的手机。第五,科学实验采取的统计方法的局限性决定了如果实验不能发现变量和结果的关系,不代表就一定没有关系。报告手机辐射与脑癌没有关系的研究,很可能是受这样的因素制约的。第六,目前报告手机辐射与脑癌有关的研究,多是采取病例对照法,这种方法的局限在于它不能导出因果关系,同时可能会受潜在变量的影响,得出的结论也不是很有可能不是真的。这不代表病例对照法不值得相信。比如,吸烟与肺癌的关联就是通过病例对照法发现的。第七,如果手机辐射与脑癌风险的关系是真的,这个风险其实也不是特别大。神经胶质瘤的发病率大概是每十万人中3到6例。即使增加三倍,变成每十万人中10到18例,从绝对数量上来讲,也不是一个大的增长。第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认为手机辐射有可能致癌。

当前,手机与脑癌间的关系并没有定论,有的研究发现了手机辐射与脑癌的关系,有的没有发现,这都很正常。现在下结论说手机辐射致癌和手机辐射完全安全,都不是一个负责任的态度。

基于以上这些事实,作为个人,你是否愿意减少手机使用,以求降低“可能的”癌症风险呢?那么作为父母,你又做何抉择呢?要把手机离自己和孩子远一些吗?

手机使用的其他问题

上面的文章关注的是手机辐射问题。我们新时代的智能电话已经远远不止是通话的工具了。它们具有了一块亮晶晶的屏幕,可以呈现各种有趣或者无聊的视频资讯。我们通过手机编辑文档,阅读书籍,联系亲友,获取资讯,播放音乐,观看视频,收听广播……这许许多多的功能占据了我们的视觉通道,分散了我们的注意力。这可能带来的问题有近视,游戏沉迷,注意力碎片化,睡眠时间减少,睡眠质量变差。父母亲总玩儿手机,还可能造成对孩子的忽视。这些对于原本就疲于应付小宝宝的新爸新妈来说,也是一个挑战。

到底能不能一边儿玩儿手机一边儿喂奶呢?

综合上面提到的种种,能不能在给孩子喂奶的时候看手机打发时间,其实取决个人的风险承受意愿。不玩儿手机呢,手机造成种种问题的风险为零。玩儿手机呢,后果也只能是在十几二十几年之后才能显现,而且概率也不大。你无论怎样选,我都没有意见。我自己呢,我希望我的孩子长大后如果参加类似于 Lennart Hardell 和 Michael Carlberg 的实验的时候,是被分到对照组而不是病例组。

那我们家里事怎么做的呢?

我和妻也是床上拇指族。但是有了孩子之后,妻就经常提醒我,不要把手机带进卧室,手机尽量离孩子远些。妻说她开始这么做并不是有什么道理,只是出于一个母亲的“担心一切”得本能对我做出要求和对孩子的爱。道理很简单,1)妻为了生孩子戒掉了咖啡和泡菜,那么戒掉同属致癌等级为2B的手机,理所当然。2)玩儿手机时,注意力不可能在孩子身上。爱孩子的父母如何选择,不言自明。

在学习和掌握相关的知识的条件下作决定,不盲目相信他人或者盲目自信,是我和妻的共识。我们的决定是,尽量让孩子远离手机。喂奶的时候,就不看手机了。打发时间的方法有很多,可以看看书,听听广播。或者,用这段时间把自己放空,天马行空的胡思乱想一会儿。这不但有助于缓解一下压力,还能够产生新的想法,何乐而不为?

至于我的读者你,我是无法替代你做决定的。那么,请你自行做个决定吧。

参考文献

http://songshuhui.net/archives/59315

http://www.cancer.gov/newscenter/newsfromnci/2011/IARCcellphoneMay2011

Hardell, L., Carlberg, M., Söderqvist, F., Mild, K. H., & Morgan, L. L. (2007). Long-term use of cellular phones and brain tumours: increased risk associated with use for⩾ 10 years. Occup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Medicine, 64(9), 626-632. Link

Khurana, V. G., Teo, C., Kundi, M., Hardell, L., & Carlberg, M. (2009). Cell phones and brain tumors: a review including the long-term epidemiologic data. Surgical neurology, 72(3), 205-214. Link

Hardell, L., & Carlberg, M. (2015). Mobile phone and cordless phone use and the risk for glioma–Analysis of pooled case-control studies in Sweden, 1997–2003 and 2007–2009. Pathophysiology, 22(1), 1-13. Link

20150416 初稿
20150505 修改部分错别字

引用和版权

  • 在保留作者署名,非商业应用,不对文章做改动(例如,不得去除广告信息和超链接)的前提下,本文欢迎转载。换句话说,本文采用 CC BY-NC-ND 4.0授权。
  • 本文禁止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自行引用。
  • 若愿意加清阳为微信好友,请点击并扫描二维码
原文地址 https://conge.livingwithfcs.org/2015/04/17/neng-bu-neng-yi-bian-wan-er-shou-ji-yi-bian-wei-nai/
Paypal
请我喝咖啡

Comments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