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ge 精进

018-100《The-Philosophical-Baby》p26-46

2015-07-18
本文 1594 字,阅读全文约需 5 分钟

The philosophical baby 封面

其它图书信息见豆瓣

第一章:儿童为啥爱假装

天生的演员

书接上文,话说儿童能够利用反事实,重构过去,思考现在,想象未来。学者们曾经认为孩子们的大脑是混沌不清的,经常混淆现实与想象。是啊,孩子们经常做着各种假装的游戏,并乐此不疲。随便走进一家幼儿园里随处可见拯救世界的超人和正在与假想的小象喝并不存在的茶的公主。如果眼前是一群成人这么做,那你一定会认为自己走进了疯人院。

然而孩子们与疯子本质的区别在于,他们能够区分想象和现实。他们是天生的演员。他会想象自己有一只神奇的画笔,甚至会邀请妈妈加入他的假装游戏,用他的神奇画笔作画。但如果妈妈真的需要找一只笔在本子上写字的时候,他会告诉妈妈用桌上的圆珠笔,自己的“笔”是不可以的。

虽然事物可以假想,身份可以假装,但其带来的情绪却是真的。一个想象屋子中有“怪物”孩子会在同时知道这是假装的同时而真的瑟瑟发抖。怕看恐怖片的成人并不难理解这个现象。孩子们入戏太深。

因果认知的力量

人类认知反事实能力为未来世界提供可能性,然而只有将可能性变成可执行的方案并且付诸行动,才能对现实世界造成改变。这里我们面对一个问题:无限的可能性和有限的资源和能力。我们需要对可能性进行优选。试错有时候是一种有效的行动方案,但它是低效的。一个一个进行尝试的方式,在面对无限的可能性时,基本是令人绝望的,只能寄希望于运气。幸运的是,人类还具有因果性思考的能力。

人类进行因果性思考的能力与对反事实的运用紧密相连,二者一起对可能性进行优选,而无需事先采取行动。例如我们知道吸烟导致癌症,那么减少吸烟的行动则可以减少癌症。我们就可以通过宣传,立法,发明戒烟贴等方式使得癌症发病率变小这个可能的世界变为现实。我们知道读书可以丰富思想,写作可以锻炼思维,那么我们通过阅读了写作练习,就可以达成更加懂得思考和表达的自己。我们对因果知识知道的越多,我们通过因果性思考优选可能性世界的能力就越强,加以行动,我们就能创造更加理想的世界。

孩童的因果思考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重要人物皮亚杰曾问孩子们类似于“云为什么会动?”这类的问题。当从孩子们那里得到“是因为我想让它动”的答案时,皮亚杰得出了儿童直到学龄前是属于“前因果期”,也就是不懂因果关系的结论。

皮亚杰的问题在于,他问孩子们的问题是孩子的知识范围之外的。成人面对自己知识范围之外的问题时,给出的答案大概不比孩子高明(当然成人在这种情况下会说不知道)。

最近二三十年才有的发现科学家们才开始用儿童熟悉的材料进行各种测试和实验。比如用他们日常生活中的语言的语料库进行分析,发现孩子的日常用语中充满了因果性的描述。两三岁的儿童已经开始使用因果性思考了。随着不停的学习,孩子们因果性思考的能力越来越强,运用反事实思考的能力也越来越强。

在已知的因果关系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反事实思考,能发现新的因果关系。

因果地图

因果地图(casual map)是作者从数学和计算机科学中借到认知科学中来的一个概念。它用来说明人类是如何发现新知识的。认知科学将人脑比作计算机,研究问题是人脑运行的是什么样的“操作系统”和“程序”,以及这些程序和操作系统是如何运行和安装到大脑上的。

在因果地图中,事件和他们之间的关系被以节点和边表示。众多的事件和关系形成一个网络状的图。节点和关系可以通过新的学习而不停的加入图中。而每次新节点和关系的加入,都会改变图,并因而产生新的关系。

宝贵的童年

对大脑的计算能力和计算方式的理解,我们还没有迈出实质性的步伐。目前我们知道的是,通过因果性思考和反事实思考,人类可以迅速在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上,对过去、现在和未来进行计算,产生对新世界的看法以及基于目前条件的行动蓝图,从而改变世界,实现新世界,从而使人类获得了相比于其他物种的演化优势。

而这一切,起源于我们的孩子和他们宝贵的童年。

2015-07-18 初稿
原文地址 https://conge.livingwithfcs.org/2015/07/18/018-100-The-Philosophical-Baby-p26-46/
Paypal
请我喝咖啡

Comments

Content